9月10日,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科创板迈向“新高地”暨“硬科硬客”2025年会,在上海圆满举办。作为聚焦科创板改革发展的年度重磅盛会,参会者涵盖监管部门代表、61家合计超过5万亿元市值的科创板龙头上市公司掌舵者、70余家市场核心机构负责人等多领域300余位重磅嘉宾,覆盖“科技—资本—产业”全链条,共话中国“硬科技”崛起之路,共探科创板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径。中控技术董事长兼总裁崔山受邀出席本次活动。
在圆桌环节,崔山与天岳先进董事长宗艳民、步科股份董事长唐咚与中信建投证券投行委协管委员、董事总经理赵鑫展开深度对话,围绕“科创板企业如何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核心议题,结合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资本运作中的实战经验,分享成长心得与破局思路,为更多科创板企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成长指南”。
崔山表示,中控技术作为扎根流程工业32年的工业AI(人工智能)平台型企业,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公司从DCS起步,逐步构建起深厚的行业知识与高达100EB的海量工业数据资源,为打造全球领先的工业大模型奠定坚实基础,也为企业全球化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国内市场逐渐成熟并趋于饱和,出海已成为中国企业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路径。当前,中国企业在多个领域已实现从技术跟随到自主创新、甚至颠覆性创新的跨越,凭借技术与品牌实力,正稳步走向全球舞台。”崔山提到,今年公司对海外业务拓展策略进行了重要升级,明确提出“峰顶插旗”战略——实现与全球顶尖企业合作,推动海外业务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在国内市场日趋成熟、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出海已成为众多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
崔山指出,当前中国科技创新持续迈进,不少科创企业的技术实力已经具备了海外竞争实力。例如半导体、生物制药、工业AI行业。“如同从最初的仿制药‘跟跑’到如今的创新药‘领跑’,中控技术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也是从‘跟跑’开始,通过技术积淀和创新进取,到如今能够实现颠覆性突破,从而获得全球市场的开拓能力。”
在工业领域,中国占全球供应链三成左右的市场份额,这为科技型企业带来了绝佳发展基础。以中控技术为例,过去30多年,中控技术不仅积累了流程工业中丰富的Know-how,还手握100EB的宝贵数据,这成为打造工业大模型的坚实后盾。过去两年,中控技术一直专注于工业基础数据逻辑、标签的构建,以及工业AI模型赋能能力的提升。
同时,凭借多年在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沉淀,中控技术既保持传统自动化产品和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以满足工业不断发展的新需求,为流程行业的稳定运行和效率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并积极地布局先进技术研发。随着行业对自动化、智能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中控技术重点布局的工业机器人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效,相关产品在工业场景中得到快速应用,进一步完善了工业智能化解决方案。未来,中控技术将继续在工业AI、工业机器人、传统自动化升级这几个关键赛道抓紧布局,做好技术储备和能力储备,为下一次发展迸发积蓄力量。
未来,中控技术将继续依托科创板的资本与平台优势,持续优化全球资源布局,强化技术研发与跨界协同,不仅为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更致力于成为中国工业智能化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