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86 400-887-6000
CPCIC2025|褚健:工业AI可行之路的思考,以FAP破解“大厨困境”

10月24日,以“解码新增长”为主题的2025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CPCIC 2025)在宁波召开。中控创始人、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创始人兼院长褚健在全体大会上进行了主旨发言。

  讲话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石化行业的同仁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受邀参加2025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与各位相聚宁波,共同围绕“解码新增长”这一核心主题,探讨全球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工业AI可行之路的思考》,也希望能通过这些思考,为咱们行业的协同升级贡献一点力量。

  在座的各位同仁,或许不少人懂烹饪,但要把西湖醋鱼、烤全羊乃至八大菜系都做精,没有十年功底肯定不行。而咱们流程工业的“学问”,比这还要复杂。

  现在,石化、钢铁、有色、煤化工等流程工业,早就过了“建厂房、扩产能”的阶段,大家更需要在现有产能上“挖潜力”。可问题在于,细分领域的知识壁垒太高,把专家们都困在了“单一赛道”里。 就拿石化行业来说,光有机化工产品就多到数不清,有些产品我连名字都叫不上,更别说搞懂用途;就算是资深专家,也只能吃透一两个细分领域,想覆盖无机、精细、生物化工全链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这种“隔行如隔山”的现状,成了咱们流程工业提效的“拦路虎”。不过,ChatGPT的出现,让我看到了破局的可能——要是能让AI当“知识桥梁”,把各个领域的技术、数据串起来,普通专家也能变成“跨领域能手”,这对咱们行业来说,是个大机会。

  为了打破这层壁垒,中控技术自主研发出了全球首款时间序列大模型TPT。以前,生产时的温度、压力、流量,设备的运行状态,还有化验室的每一组质量数据,都是“散落在各处的数字”;现在,TPT能把这些数据按时间串起来,再用科学原理分析规律。比如炼油的时候,模型能算出“在多少温度、压力下,催化剂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把原本“看不见、摸不到”的反应过程,变成可量化、可优化的“清晰路线图”。

  去年,TPT 1在新加坡完成全球首发后,很快就在百余个项目中落地应用。有炼油厂用它优化工艺,产品波动少了,稳定性高了,这也直接证明了“AI能帮企业省钱、提效”,TPT是可用的、管用的;今年8月,我们发布了TPT 2,重点就是把使用“门槛”降下来。以前企业要解决PID控制、APC优化的问题,得等技术团队上门;现在工程师自己就能操作,非常方便、易上手。目前,TPT线上平台已经吸引了7000余家企业注册,不少企业都用它解决了实际生产难题。

  可能大家更关心,工业AI到底能带来多少实际价值?我给大家举个具体案例:在某炼油企业的应用中,通过TPT模型优化流程,产品稳定性显著提升、波动减少,单厂单次优化就能节省成本数百万;要是在炼化企业全面推广,一年节约的金额能达到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这份经济效益是实实在在的。

  我认为,流程工业可以对标汽车无人驾驶的L3/L4级,打造“内操智能化、外操无人化”的无人化工厂。现在,复杂路况下的汽车点到点无人驾驶已经逐步验证,而流程工业的生产场景相对可控,“无人化”的落地周期只会更短。我相信:不出5年,部分企业就能建成“少人甚至无人的智能工厂”。目前已经有企业提出了相关需求,而TPT正是关键技术支撑——它能通过语音、文字、数据多种方式接收需求,调用专家系统给出方案,而且能确保每一个决策都100%准确。要知道,工业生产可不能像有些AI出现“幻觉”,必须零误差。

  黄仁勋先生说过:“AI将重塑全球50万亿美元的制造业”。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咱们行业的潜力远超想象——哪怕只是帮企业降低0.1个百分点的能耗,或者提升0.1个百分点的利润,对企业来说都是“真金白银的收益”。但同时我也要强调,要释放这份潜力,数据安全是底线。只有守住数据安全,才能放心地把数据交给AI,挖掘更多价值。

  接下来,中控还会持续优化时间序列大模型TPT,让它更精准、更好用,目标是给企业一套“全方位、全自主运行”的方案,让工厂像“自己会思考、会调整”一样,不用人多操心就能高效运转。我也希望能和更多同行合作,用工业AI当“纽带”,共同推动流程工业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跨越,真正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新增长。

  最后,感谢大会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也感谢在座各位对工业AI、对中控技术的关注与支持。祝愿各位同仁在未来的产业升级之路中,都能抓住AI机遇,共创石化行业的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更多信息